在中美芬太尼管制新规即将实施的前夕,特朗普的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他首先表示,中国在芬太尼问题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后又对中方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难道这预示着一场新的“鸦片战争”的开启?特朗普甚至指出,中国必须对此采取严厉措施,建议判处生产和贩运芬太尼者死刑。
不久前,特朗普签署了一部名为“全面遏制芬太尼贩运”的法律,这是美国政府应对芬太尼危机的最新努力。值得注意的是,仅在三天后,中国也将实施新的法令,加强对芬太尼前体出口的管控。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中美双方在共同打击毒品犯罪方面达成了重要共识。
在签署法案之前,特朗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达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看法。他称赞中国在芬太尼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而这个态度和他过去两年频繁指责中国“向美国输出芬太尼”的说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在外界认为特朗普终于有所领悟的时候,他的表态又再次转向,恢复了以前的调子。
在刚刚签署完法案后,特朗普随即表示,美国市场上大部分芬太尼都是中国生产和供应的,并且声称中国之所以会配合美国的要求,是因为害怕他的进口关税威胁。他进一步宣称,自己终将促使中国制定更严厉的法律,判处那些涉及芬太尼生产和贩运的罪犯死刑。
众所周知,这一轮中美之间的关税大战,就是源自对芬太尼的监管争议。美国官员坚信,中国已对美国发动了一场新的“鸦片战争”,给美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虽然中国确实是芬太尼前体的重要生产国,但这些前体也被广泛用于其他许多合法药物的生产,因此完全停止生产显然是不现实的。
中国方面早已在芬太尼及其前体的出口上实施了严格的控制,特别是在禁毒方面的措施,力度不言而喻。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中国未向美国出口任何芬太尼类物质。芬太尼危机的爆发,首先是因为墨西哥毒贩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芬太尼前体并将合成的毒品贩运到美国;其次,美国内部的监管不力和医生的滥用行为也加剧了这一问题,导致许多美国民众沉溺于毒品之中。美国政府通过将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单化为“外部威胁”,成功地将公众对国内治理失败的责任转移了出去。
中国早已对外界表示,芬太尼问题不应归咎于中国,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自身的不足,而非中国的错。特朗普起初向中国“表示感谢”,随后又声称中方在禁毒方面表现欠佳。这种表面上矛盾且混乱的逻辑,实际上揭示了美国在应对芬太尼危机中的困境。
美国政府深知,芬太尼危机的根源主要在于美国自身,并且必须依靠中国的合作才能找到解决办法。然而,美国又不愿放弃这个可以指责中国的机会,试图将药物问题作为其贸易博弈的武器,以此为理由继续向中国征收关税,压制中美贸易关系。
更为重要的是,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还在进行之中。特朗普此时的矛盾发言,意图向中国传达善意,为进一步谈判留下余地。同时,他又通过要求中国对毒品制造者判处死刑,将国内立法与施加外交压力结合在一起,既满足了国内反毒品的政治需求,又将解决压力转嫁给了中国。
加杠杆买股票,股点网配资,智宣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