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7月7日,山东舰结束了香港之行,在万众送别中返航。同一天,美国传来消息:肯尼迪号航母又要延期2年才能下水。这是发生了什么?
山东舰这次访港可谓风头十足。5天时间里,香港市民排队参观,场面火爆得不行。这艘6万吨级的航母展现出的不仅是钢铁实力,更是国家自信。而就在山东舰风光无限的时候,美国那边却传来了让人意外的消息。
肯尼迪号航母本来应该在2023年交付,结果因为拦阻索和升降机系统不匹配,一拖再拖。这次又要延期到2027年3月,算起来比原计划晚了4年。一艘2011年就开始建造的航母,到2027年下水时已经折腾了16年。按照航母30-40年的服役期算,这船还没正式服役就已经老了一大截。
更要命的是,美国现在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尼米兹号航母服役满50年,2026年就要退役。肯尼迪号又迟迟不能接班,这意味着美军航母规模要从11艘缩减到10艘。别小看这一艘的差距,对全球部署能力的影响可不小。
展开剩余64%美军现在的航母部署模式是:5艘养护,5艘部署,1艘机动。少了一艘,这个平衡就被打破了。特别是在西太平洋,美军最多只能维持3艘航母,如果中东再有事牵扯精力,可能就只剩下1艘了。反观中国这边,情况完全不同。山东舰的公开展示,预示着福建舰即将入役,今年就有望实现3航母格局。按照"下水一艘、建设一艘、研发一艘"的节奏,004号航母也在稳步推进。等到肯尼迪号正式服役时,中国可能已经有4艘航母了。
对其他国家来说,这种变化也带来了新的考量。日本、韩国这些美国盟友心里肯定没底。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存在感下降,意味着它们要承担更多的防务责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日本最近这么积极地向菲律宾出售军舰,为什么韩国也在加强自己的海军建设。
印度洋地区的变化也值得关注。中国航母如果将来常态化巡航印度洋,对印度的心理冲击会很大。印度一直把印度洋当作自己的后院,现在可能要适应新的现实。
这种变化还会影响到国际贸易和海上通道安全。全球贸易的80%都要通过海运,航母作为海上霸主,其力量对比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贸易路线的安全保障。
我个人认为,中美航母力量对比的这种变化是历史的必然。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海军力量是合理的。美国航母建造出现问题,只能说他工业制造能力确实在衰退,这不是短期内能够扭转的趋势。而这种变化,也意味着海上力量格局会重新洗牌,各国都需要适应这个新现实。 关键是要通过对话和合作来管控分歧,避免因为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引发冲突。
发布于:河南省加杠杆买股票,股点网配资,智宣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