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苏轼
看镇江
比《长安的荔枝》更卷
最近,电影《长安的荔枝》引发热议
观众直呼:
“这不就是当代打工人的真实写照吗?”
其实,古代职场和现代还真是异曲同工
北宋文坛巨匠苏轼的职场也十分精彩
在出公务期间,苏轼多次途径镇江
他这一生与镇江结缘深厚
留下大量诗文、轶事
堪称镇江的“文化代言人”之一
壹
苏轼与镇江的不解之缘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因公务频繁往返镇江。元丰七年(1084年)被贬谪黄州后北归,专程游历金山、焦山。晚年定居常州前,曾计划在镇江买房养老,写下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
苏轼的打工之路坎坷却也曾有过整顿职场的动作,一次在西津渡宴请友人,吃江鲜、喝惠山泉泡的茶,被同僚弹劾“奢靡”,他辩称“润州水陆要冲,招待使节乃职责所在”!
为筹钱修缮金山寺藏经楼,苏轼亲自写《乞赐度牒状》,向朝廷申请和尚编制名额,文中把佛印夸成“东南第一高僧,没他佛法要完”,堪称“古人招聘信展”典范。
苏轼还曾在镇江“追星”成功,与退休的王安石在镇江相见,两人抛开政见差异,同游鹤林寺,互赠诗文,王安石赞苏轼:“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怎么不算是职场上前辈对后辈的惺惺相惜呢,政敌变驴友,只需要一同游镇江。
贰
跟着苏轼游镇江
在电影《长安的荔枝》中,“古代社畜”的种种遭遇被现代职场人狠狠共情。
苏轼的职业生涯也堪称一部跌宕起伏的北宋官场沉浮录,既有少年得志的高光,也有九死一生的至暗时刻。
古今一致的职场环境,总有时会让人觉得疲惫,不妨短暂抽身,跟着苏轼游镇江,放松放松紧绷的神经!
金山
图片@吃嘛嘛香
苏轼笔下的金山,既有“ 天多剩得月,月落闻归钟”的幽静,也有“ 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的洒脱。他与佛印的机锋、与玉带的传说,让金山寺成为文人禅意的象征。至今金山仍有“东坡亭”“玉带桥”等遗迹,纪念这位千古风流人物。
焦山
苏轼独爱焦山的隐逸之气,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叹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道尽半生漂泊。他访焦山定慧寺,与纶长老论禅,写下“ 法师住焦山,而实未尝住”,点破“不执于物”的佛理。如今山中犹存苏轼题刻,墨香浸石,可沿江岸寻其足迹,体会“ 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旷达。
图片@东三旗的张土豆
北固山
北固山在苏轼笔下,是三国风云与个人感慨的交汇处。他登多景楼远眺,吟出“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将孙权故垒化作水墨长卷。晚年与王安石同游甘露寺,一笑泯恩仇,留下“ 骑驴渺渺入荒陂”的惺惺相惜。今日山巅北固楼,仍可临风诵东坡词,看“大江东去”的千年未改。
图片@张一航
西津渡
苏轼屡次踏足西津渡,这处长江古渡在他诗中奔腾着“ 白浪翻空”的壮阔。漕运繁忙时,他于此督办粮船;贬谪途中,又在此望江兴叹。渡口待渡亭曾见证他迎送友人,而今青石板路上,仍可遥想当年“ 天风吹海立,飞雨过江来”的磅礴气象。
图片@张一航
鹤林寺
苏轼与政敌王安石在镇江鹤林寺的竹林中对坐品茶,写下“ 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让这座南朝古刹成了“化干戈为玉帛”的象征。寺中苏轼诗碑尚存,可循着“ 招提遥隔云深处”的指引,漫步竹径,感受宋人“ 且将新火试新茶”的闲适。
图片@赵十一
叁
宋式下午茶
来都来了,不妨体验一次宋式下午茶,品味千年风雅的同时,“穿越”时空与苏轼“隔空对饮”,一起吐槽职场的不易吧~
松庐·茶寮·宋式庭院
图片@陈而安(在苏州版)
松庐茶寮是一座以宋代美学为魂的当代庭院。黛瓦白墙间,飞檐斗榫勾勒出雅致轮廓,青石板径蜿蜒穿过疏竹瘦石,恍若穿越千年的文人画卷。
图片@大欢欢🦁️
此地最宜二三知己,执素纸灯笼夜游。看月光漫过太湖石上的松影,恰是宋徽宗笔下“雨过天青云破处”的江南。
六合院
图片@🌸小幸运🌈
一座老四合院藏在镇江斑驳的街巷里。木门吱呀推开,茶香与咖啡的醇厚交织,老时光与新味道在此相遇。
图片@努努
这里不赶时间,只等风来。若你路过京畿老街,不妨推门坐坐——咖啡提神,清茶静心,而这座院子,刚好盛得下你的半日闲情。
娄巷&WAITING茶酒空间
此地晨昏皆风雅,一盏茶醒江南,一杯饮醉千年。娄巷&WAITING茶酒空间,将古风雅韵完美复刻,让你仿佛穿越回那个文人墨客相聚的时代。
穿越千年,复刻汴京风华。“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邀您入席品鉴,共赴这场风雅千年的茶事之约~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著作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布于:北京市加杠杆买股票,股点网配资,智宣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